在这个互联网高速发展的时代,舆情信息的发展也复杂多变,快速增长。在面对纷杂、真假难辨的信息应该如何进行甄别研判舆情风险。研判舆情风险需要根据多重因素,初步判定舆情发展走势及后续采取的应对措施。为应对当前资讯快速发展的态势,掌握初步研判舆情的窍门。下面就来介绍一下快速研判舆情信息的三步法供大家参考。


一、确认信息相关度

随着内容算法的优化,采用大数据抓取网络信息是舆情监测的主要手段。但它无法保障获取信息的有效性,不相关信息占比比较高,这就需要专业人工编辑或分析师首轮研判舆情信息的相关度。

确认信息内容是否涉及本单位、本企业部门,其相关程度是完全相关、部分相关还是虚假相关。一般相关度越高舆情风险越大,完全相关的信息、舆论讨论更为聚焦,舆情风险最大。部分相关的信息,舆论讨论观点较为分散,存在主要问题和次要问题之分。一般主要问题关注度较高,次要问题一定程度上被弱化,但也不排除随着舆情处置和引导的推进,次要问题上升为主要问题,因此部分相关信息的舆情风险也不容小觑。

虚假相关信息多为捏造、拼凑的不真实内容舆情风险较低,但也应结合信息渠道,传播量来判断是否进行舆情处置,减少负面舆论影响。

二、判断信息发布渠道的影响力

不同发布渠道对舆情影响力不同,发酵风险则不同。权威媒体报道的事件具有发酵速度快、影响力大、真实性高的特点,舆情风险的级别较高。例如由央视新闻3.15晚会曝光的《老坛酸菜竟是土坑腌制而来》后,舆情快速发酵并形成热点舆情事件。而由微博、微信等自媒体个人账号发布的,则具有扩散时间慢不确定性强的特点,并且需要核查事件真实性后再做出进一步的反应,舆情风险较低。

但目前自媒体发展迅猛,也能够快速吸引流量,尤其是网络名人、网红账号拥有大量粉丝群体。其发布的信息舆论关注度高,更易在短时间内引发舆情关注,普通账号的关注度和影响力较低,发酵时间较长,一般需要通过有影响力的账号或媒体进行二次传播,才能够获得舆论关注。例如《上海阿姨抖音发布“老公肠癌晚期,疫情下无法安排就医”》的视频与微博,在经过各大平台“大V”的转发后,得到了广大的关注。

三、统计跟踪各媒介传播量

信息传播情况是判断舆情风险的重要衡量因素,根据不同量级,最终确定是否或何时开展后续舆情处置工作。判断舆情信息量需根据传播的规律,区别不同媒介、平台传播量的舆论影响力。例如权威网络新闻媒体的转载量达到五十余篇时,已经表明该信息获得了舆论关注。而微博、微信公众号、抖音视频转载五十余次却仅是少量传播。因此,在判断舆情信息传播情况时,需统计不同媒体的传播量,数量越多舆情风险越大。

而不同媒体的传播量风险不能用统一数量作为指标。网络新闻媒体具有权威性,受众群体众多,一般少量转发即可能获得大量公众关注,并带动其他媒介共同扩散,因此舆情风险衡量数量门槛较低。自媒体平台则具有不可靠性、圈层性。传播数量需达到一定级别的数量,才能在舆论场中激起涟漪,引发舆论关注,舆情风险衡量数量门槛较高。

点赞(0) 打赏

微信小程序

微信扫一扫体验

微信公众账号

微信扫一扫加关注

发表
评论
返回
顶部